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聚焦东软
【团队】产学合作新思维,以赛促学新突破——计科系教学探索缩影
2019年1月24日 :品牌发展部 文/品牌发展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是东软学院建院初始就成立的系,属于学院的“元老级”系别,其重要位置不言而喻。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方面,计科系的建设也是最为完善的一个部门。其中,网络工程专业在2015年获批“四川省民办高校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成为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6年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的专业评估。已经积累了累累硕果的计科系,依然在求索之路上大步前行。

近三年来,计科系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先后获批微软公司、思科公司、谷歌公司、ARM公司、高通公司、腾讯公司等国际著名IT企业的合作项目。

在这些名单中,不得不提到一个名为绿盟科技的有限公司。目前绿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盟科技”)的研发项目经理李宇博,正是计科系主任宁多彪在06级网络技术专业所教授的学生,正是由于他的力荐和推动,绿盟科技在14年开始定期与学院开展产学合作项目,在经过几年的了解和熟悉后,今天绿盟科技也采用新方法——挑战招聘学院初升大三的同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带薪实习工作,打破传统的大四实习期前往合作单位进行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刚读完大二课程的学生提前接触实体公司的工作,对学院或是公司来说,无疑都是一次挑战。为什么绿盟科技选择接受这个挑战,并且在学生完成三个月实习后,还抛出愿意等学生毕业后直接录用为正式员工的橄榄枝呢?这与计科系多年的产学合作经验,以及以实践为教学内容第一目的教学安排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学院与绿盟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合影

绿盟科技公司简介

计科系一直致力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强、就业口径宽是合作企业一直以来对计科毕业生的评价,计科系每年的学生就业率均达到了95%以上,其中,就业单位不乏微软亚洲研究院、腾讯公司、360公司等知名企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计科师生依然没有放弃对学生能力的不断拔高培养,在产学合作方面继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创造新的合作版块。今年暑假,一批计科系网络工程等专业,刚完成大二学业的同学进入了绿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他们在助理支持工程师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收获了在实体公司工作的宝贵经验。

在他们的眼里,当班里的同学还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为了上下班高峰期挤公交、挤地铁的上班族中的一员。他们中有同学感叹;当站在与校园环境截然不同的城市街道,蓦然发现真正的社会就在自己的眼前,上下班高峰期,穿着工作服的人们在拥挤的人潮中就像一个缩影,多少人就在这样拥挤着奔赴更大的战场,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竞争压力接踵而至,但工作就是这样,容不得你彷徨和踌躇不前。

绿盟科技为实习生安排的工作相对简单,但依然给初入“职场”的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作为助理支持工程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处理售后问题。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于RSAS、WAF、NF之类的专业软件也需要足够了解,同时还需要掌握反馈的规范性、话术表达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学习和消化。同时,由于实习周期较短,仅有三个月,所以需要同学们迅速融入公司的工作氛围,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公司仅用了6天时间来对同学们进行强化培训,也就是说,6天时间,让你了解公司的运作与软件的知识。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提升和锻炼的绝佳机会,但伴随机会的往往是更多的要求与挑战。

经过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同学们认识到了一个实体公司的运行主要流程,还意识到了团队所代表的意义。很多时候,实习生们由于对工作内容的不甚了解,总会面临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各个岗位的“大神”以及工程师“大牛”总会挺身而出,提供技术支持。他们经验丰富,工作严谨,却并没有因为同学们个人[11] 的专业素养不够而带有丝毫的傲慢与不耐。他们总是用耐心和细致来帮助实习的同学们,也愿意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无形之中,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慢慢影响了实习的同学们对工作的态度,专业而不专制,懂行更懂沟通,这才是一个行业的顶尖者应该具备的专业态度。

在校内,学院计科系也是不断创造着新的纪录,为学院学子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实力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不久前,学院ACM团队在ACM -ICPC亚洲区域赛喜获银奖,这是团队近十年来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ACM-ICPC大赛是全球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能力竞赛活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项赛事,此次赛时五个小时,题目涉及面广,对手强劲,竞争颇为激烈。但学院学子仍是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ACM团队是学院计科系主导的实验室之一,自2007年创建以来,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各级别的程序设计竞赛,如:ACM/ICPC亚洲区域赛、百度杯(百度之星)、Google Code、Top Coder等,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不仅如此,ACM团队还致力于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团队自主开发的程序设计在线测评系统(Judge Online)成功运行后,学院计科系将这个测评系统运用到了各类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实验上,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提供了便利。

ACM指导教师与团队接受成都东软新闻社采访

ACM团队指导老师黄婧

作为计科系人数最多的一个社团,ACM团队拥有250人左右的成员,培训次数多达40余次,培训内容涉及C语言基础训练、BFS/DFS搜索算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算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提升了团队成员在数据结构和算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验室的同学们征战各地,曾去往杭州、北京、广州、长春、大连等地参加比赛,并屡获佳绩。ACM各类大赛是目前大学生竞赛中难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顶级赛事。此次,ACM团队取得了全国银奖的荣誉,相当于击败了四川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一众名校,在竞赛能力上,趋于国家领先位置。

ACM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在团队成长的11年期间,ACM团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做到了不断提升,谈到实验室,目前ACM团队的教练黄婧老师口中满是骄傲,她说:“ACM团队训练其实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投入的时间精力多,成绩见效慢,同学们做这些事很大程度上全凭自己的一腔热血,而且很多同学参加比赛都是自费,有的同学甚至为了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而去打工挣报名费,所以在我看来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下来的同学,都是大牛,他们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确实,在团队中坚持到最后的都是优秀的人才,就业考研前景都非常可观。在我们这样的旁观者眼中,陪伴这些同学的是庞大的数据库,是复杂的算法,是日复一日枯燥的与数据结构和算法为伴,但在这群对程序设计有着极度热爱的同学们眼里,自己每天做的是爱好所在。他们在技术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源自于日复一日不断的基础练习,这个过程中,花一周半月去搞懂一个算法的事屡见不鲜,而他们自己却都是乐在其中,这中间所获得成就感是我们旁人所不能体会的。在这跌宕前进的漫漫征途中,总有胆怯,总有退缩,总有看不到方向的时候。此时团队的老师就会及时出现,给予中肯的建议和积极的鼓励,尽全力帮助成员们克服困难,点燃那一片希望的葳蕤灯火。

学院作为IT院校,也积极支持和争取在各个学科领域点燃“科技之火”,不仅大力支持各个团队参与各项科技赛事,更是主动承担举办比赛的工作,第36届和第37届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就是在我院举办的。曾经参与这些比赛的同学们,有的也因为参赛的经历,磨砺了自己的能力,从而走上了更好的就业岗位。曾经两次获得亚洲区铜牌的吴泰龙同学,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目前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成为了一名研究员,用自己在学院学到的知识基础,加上个人的努力钻研,成功走上科研之路,为人类更好的运用科技、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与绿盟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是一个缩影,体现了计科系学生较为突出的综合素质,以及有目共睹的专业能力,让一个大企业直接聘用大二学生,体现了产学合作双方绝对的信任;ACM团队也是一个缩影,展现了计科系以赛促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赛促“学”——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以赛促进——学院学生对最高奖台的不断冲刺以追求更高、更优、更强的目标。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院“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这句承诺。相信在更广阔的未来,计科系还将给我们创造不断的惊喜,学院的“老大哥”系部,还将带领着我们,将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提升到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