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聚焦东软
【团队】创新创业开脑洞,国家奖项收囊中——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奖团队专访
2019年1月2日 :品牌发展部 图/ 团队提供 文/徐雪 蒲雯雯 龚燕萍

近日,学院由商管系文贝贝老师和质量部姚松老师为主要指导,商管系和信管系学生共同完成的作品《亿宏》、《学霸的笔记APP》分别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及第四届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这优异的成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记者们对参与此次项目的部分同学和指导老师进行了专访,一起来打开创新的脑洞吧。

首先接受采访的是整个团队的组织者——15级物流管理的熊玲慧同学。她谈到这个创意来自课堂上的一次灵感,《学霸的笔记》这个项目,优势在于挂钩共享经济。利用高校资源,他们推出共享笔记的APP,便于在校学生巩固知识和复习考试。项目的想法新颖、可行性强、且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在大赛当中脱颖而出。

熊玲慧

“一个团队的组织者,应当有号召力和响应力,更该拥有强大的凝聚力。”自信的她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从2月份开始进行了充分的备赛。来自各个系各个专业的同学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经过长时间的备战和不停的完善演练,在正式比赛时,他们沉着冷静,表现得体,最终收获了全国二等奖的优秀成绩。“比赛时的不紧张都是源于反复的练习后的身体自然反应。”熊玲慧说到,尽管已经参加过大大小小数场比赛,她在每次比赛前仍旧会带着所有成员找空教室一遍又一遍地演练,让团队成员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对于想要参赛的学弟学妹们,熊玲慧同学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培养自己的答辩展示能力和做视频做PPT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在学校会让你崭露头角,在将来踏入社会就业时,也会有更多的“筹码”。

团队成员之一的柴俊杰是个话不多说的男同学,但只要谈到有关《学霸的笔记》的话题,他就会打开话匣子。他最开心的,是通过参赛认识了许多知名高校的优秀参赛者,比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从他们身上,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他认为:“我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学习的态度。有的同学学习是完全被动的,但对于他们来说,主动学习、不懂就去探索是生活的常态。”热爱学习的人,对于知识的渴求是一种性格,乐于分享经验与看法也是一种性格,这让他们变得更优秀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友谊。对于一些想参加比赛的同学,柴俊杰同学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赛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既然有机会参赛,就要把握住机会,好好吸收‘营养’,打开眼界,这会让你有更远大的目标和追求,也会让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

柴俊杰

比赛的指导老师姚松也对本次参赛的同学们赞赏有加。他指出,此次参赛的同学们团队协作能力较好,面对与诸多知名高校对手同台竞技的压力,他们仍是自信满满毫不怯场。同学们的主动学习习惯非常好,渴望通过比赛来提升个人综合实力,这也是因为他们将兴趣爱好和专业进行了结合。姚松老师鼓励同学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我,把曾经用在打游戏刷剧上的时间转移到发展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上来,增加个人在将来的行业竞争力。

姚松老师

姚松老师还谈到,近几年,学院在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奖项目数处在同类院校的前列,仅今年一年,学院学子在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比赛中拿到的省级以上奖项的人数就有1300多人次。而此次创新比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样离不开学院鼓励创新和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

“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采访过程中,姚松老师多次提及这句话。他表示,学院提倡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所以我们要敢想敢做,勇于去开拓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跨出自己身边的小圈子,只有接触更多元的文化,才能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

如何做到一名拥有创新创业思想的人呢,姚松老师认为首先要有创新的思维,其次要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再者就是要有良好的文字及沟通表达能力。他寄语学院的新学子:“大一处在意识思维普及阶段,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要学会勇于尝试,重在参与。参加比赛的目的就是锻炼,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同时提升个人能力,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和不断积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