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带着企业的思维创新教育
2006年12月13日 编辑:成都东软学院 来源: 华西都市报

    有人说,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分配的工作是“铁饭碗”,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是“抢饭碗”。随着毕业生年复一年地增多,大学毕业就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另一边,雇主们又在抱怨毕业生眼高手低,企业苦于找不到实用的人才。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眼下,2007届毕业生已进入了就业的关键时刻。此前,一篇题为《我们的大学怎么了?》的文章就对毕业生素质和企业需求的矛盾做了分析,并引发了舆论对于高校教育模式的大讨论。

今年9月,毗邻东软信息学院的东软软件园开始启用,至此,东软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成功落地成都。而从10月份以来,东软学院的学子就业捷报频传。为此,带着探秘的心态,笔者走访了该校,解读其创新的教育模式。

  现代e教育为学生植入IT思维习惯

在成都东软,笔者看到,学生们都是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我们进学校就每人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这台电脑成了自己的试验室,我们的各种想法、很多项目的演练实施都通过这台电脑进行。而我们上课方式也非常灵活,是以小组形式分组讨论课题,实际演习项目,团队演讲等,这些教学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团队配合意识,增强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计算机学院大二的罗刚告诉笔者。

东软的现代e学习突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根据教育专家、软件专家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和学习实践,提出各种教学模型,形成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特有的“模型制导的教学模式”。学院根据不同的就业领域以及不同的培养层次,为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计划,使学生在e-Learning选修、领域知识的学习和自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均具有鲜明的个性。

据该院分管招生就业工作的汪琛副院长介绍,为了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该校构建了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出资2760万从爱尔兰SKILLSOFT公司购买了475门网上课程,学生可以根据选修计划自由选择学习课程。学院还拥有大量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如基于网络、基于应用和基于企业的实验室,并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与东软教育理论知识体系配套的基于案例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了保障。另外,由校园网络、服务器群、学生笔记本电脑组成的在线虚拟实验室(LabForm),可以支持大量学生使用仿真技术和e-Learning技术开展大量的软、硬件实验。

  产学研一体在校企间铺设快车道

在东软学院,一学年被安排成3学期,2学期基于案例的理论教学,1学期的实践性教学。“1321”学期设置加快学业进程,使学生有机会在大学生创业中心、合作企业参与最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与实践。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技能、创新的思维、广阔的视野。

据了解,为了让学生接受最先进的现代IT教育,学院整合东软集团、分布全国的东软软件园(NEUSOFTPARK)和国内外合作伙伴的IT教育资源,采用与国际接轨的IT教学模式。学院目前已经与澳大利亚的ADE-LAIDE大学、SWINBURNE科技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联合开展3+1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并且先后与IBM、SUN、SKILL-SOFT、BEA、SAP、惠普、思科、东芝、松下电工等著名跨国IT企业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

除了拥有300余名专职教师以外,学院每年从东软集团、思科、SAP等IT企业聘请100多名有企业实践经验和授课能力的教师到学院授课,同时遴选部分教师参加东软研发。此外,学院还聘请CISCO、IBM、SUN、ORACLE、INTEC、NEC、TOSHIBA、

ALPINE等国际著名IT企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为学院的客座讲师,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今年9月东软成都软件园成功落成,它是东软学院进行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学生实践、创业活动的教育科研基地。学生通过软件园里面的实践实习,把课堂、书本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消化、运用,还与软件企业有了“亲密接触”,真正做到了“产、学、研”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SOVO”让学生大学里就当“CEO”

  “大学生创业中心”,英文简称“SOVO”(StudentOffice&VentureOffice),是东软学院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SOVO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组建“虚拟公司”(VirtualCompany),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遴选出的V-CXO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公司的运行模式,通过研发、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管理分工,模拟公司运营。另外,借助东软集团遍布全国的业务机构和日本、美国等地的分支机构和合作伙伴资源,学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多个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参与具体项目运作,保证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与国际IT技术保持同步。

“因为我们在平时就接触了实际的企业操作,所以等到真正毕业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很快的熟悉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工作模式,能最快的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于东软的毕业生来说,说到就业优势,这样的介绍肯定是不可少的。而事实上,这对企业来说也确实很具吸引力,因为在软件行业里,员工的培训成本是相当高的,能为企业节省成本的人无疑是在为企业创造价值。

  本土化思考造娱乐产业专业化人才

2005年4月、9月,国家火炬计划成都数字娱乐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分别落户成都东软学院,学院率先做出了数字娱乐和数字媒体人才教育的尝试。

2005年,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学院已开设了“游戏程序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娱乐媒体的相关专业。据汪副院长介绍,东软一直都在不断观察行业的需求,以调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随着东软软件园落户成都,学院将进一步关注数字娱乐产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届时学院将为成都、四川乃至全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推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成都和四川发展数字媒体产业,为数字媒体技术在大学校园里的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最后,汪副院长还告诉笔者,其实,东软的这些做法也谈不上什么“法宝”,只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结合自身产业的优势来办学,这可能是其他学校不容易复制和模仿的优势。 汪玲

   相关链接:http://www.wccdaily.com.cn/2006/12/12/200612125335946502110.htm